但是想要花这笔钱也是不容易,这不是二千贯,而是二百多万贯。朝廷自然是家大业大,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,如果是慢慢来的话,别说是二百多万贯,就算是再来一个二百多万贯老朱也能够花的出去。但是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笔钱花出去,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。

连老朱面对这样的问题,也在一时之间麻爪了。

‘朕立国这么多年以来,从来都是为没有钱花而犯愁,没想到还有为怎么把钱花出去而犯愁的一天。’老朱心里忍不住自嘲了一下。

不过韩度说的的确是有道理,光是下旨作用有限,想要釜底抽薪的解决问题,还是要尽快把宝钞发放出去才是。不够究竟该这么发放,这个朕可要好好的想一想。

“朕知道了。你先去把藩属国的事情给处理了吧,朕会尽快发放宝钞的。”

韩度一副头疼的离开了皇宫。

随着圣旨的昭告出来,百姓对于追逐宝钞的热情的确是飞快的下降了不少。大明初立不久,对于皇上的公信力,百姓还是比较认可的。既然皇上都下旨说了宝钞会很多,那大家自然也就没有去追捧的必要。因为现在不管你花多少钱买来一张宝钞,随着宝钞越来越多,这宝钞的价格肯定是会降下来的。而且朝廷已经明确说了,一贯宝钞就是一贯宝钞,不管你现在多花了多少钱去买的,将来朝廷一概不认。现在要是花钱去买,那将来岂不是就会吃亏了吗?

无论是谁,都是不愿意自己吃亏的。

高价买宝钞的人极具变少,宝钞的价格也不断的在降低,算是有效的遏制住了宝钞飞涨的石头,但是

对于宝钞的话题却没有丝毫的减弱。街头巷尾之间,上到官员下到百姓,每天聊起的话题,无一不是在谈论宝钞。

而且老朱也没有食言,从隔天开始便有大量的宝钞发放到民间去。随着宝钞的越来越多,这个炒币的风波,终究会慢慢的平静下去。

而韩度却在为藩属国的事情头疼。

来到礼部,会同礼部的官员,一起见了三个藩属国的使者。

礼部官员坐在主位上,韩度穿着一身青色官服,坐在左边下首位置,高丽、琉球、暹罗三个藩属国的使者坐在右边韩度的对面。

章节目录